創建時間: 1960年 院士人數: 6人
重點學科: 4個 博士點個數: 70個
學生人數: 1萬~2萬人 碩士點個數: 142個
年份 | 最高分 | 最低分 | 平均分 | 省控線 | 線差 | 錄取批次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2015 | - | 611 | - | - | - | 一批 |
2014 | - | - | 592 | 543 | 49 | 一批 |
2013 | 684 | - | 600 | 550 | 50 | 一批 |
2012 | 654 | - | 536 | 477 | 59 | 一批 |
2011 | 648 | - | 538 | 484 | 54 | 一批 |
2010 | 652 | - | 552 | 494 | 58 | 一批 |
2009 | 645 | - | 549 | 501 | 48 | 一批 |
2008 | 653 | - | 548 | 502 | 46 | 一批 |
2007 | 656 | - | 568 | 531 | 37 | 一批 |
2006 | 664 | - | 570 | 528 | 42 | 一批 |
面向首都國際化背景下的社會發展需求,面向現代先進制造產業,培養具有工程師素質的實際工程應用型人才。采用“3+1”的培養模式,三年統一基礎,一年專業方向培養。在三年(六個學期)中,從大學高等數學開始,經過基礎課程,專業基礎課程,完成機械工程背景的本科基礎課程。一年專業方向是:在大學最后一年,采用導師制,完成學生選擇的一個專業方向的培養。
專業方向研究內容是當代信息技術的核心與基礎,是當今世界高科技研究的前沿和競爭的焦點,也是我國和北京市高新技術優先發展的重點(北京市248工程)。主要研究微電子器件(半導體敏感器件及半導體功率器件等)、集成電路(超大規模集成電路—VLSI、專用集成電路—ASIC、單片系統集成—SOC)和光電子器件(激光器、光探測器及光通信)等。VLSI設計與制造是本專業本科生培養的主要方向與核心內容,主要培養從事超大規模集成電路、單片系統集成和光電子學等領域的研究、設計、生產和應用的高級專業人才。近幾年來本專業畢業生就業形勢良好并受到國內和北京市IT行業的歡迎。
培養具備建筑熱舒適環境技術、建筑自動化集成技術、建筑給排水技術、建筑節能設計理論的綜合知識,能夠從事工業與民用建筑環境控制技術領域的工作,具有暖通空調、建筑給排水等公共設施系統、建筑熱能供應系統的設計、安裝、調試運行能力,具有制定建筑自動化系統方案的能力,具有初步的應用研究與開發能力,滿足注冊設備工程師培養的教學評估要求,能進行工程設計、運行、施工、經營管理以及應用研究的高級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技術人才。學生畢業后既可以到設計單位從事工業與民用建筑暖通與空調系統、區域供冷、熱系統、樓宇自動控制系統、室內給排水以及消防工程的設計工作,也可去房地產、賓館及建筑小區等單位,從事大型建筑設備工程的策劃,施工及物業管理工作。
工學(27個) | 管理學(6個) | 藝術學(3個) | 理學(4個) |
法學(1個) | 經濟學(3個) | 土建大類(1個) | 財經大類(2個) |
交通運輸大類(1個) | 電子信息大類(1個) | 文化教育大類(1個) | 藝術設計傳媒大類(1個) |
排名 專業 就業指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