研究方向:數據庫及數據庫機技術 職業:研究員、博士生導師
成 就: 工作曾先后獲國家或部委級以上科技進步等獎19項,其中12項排名第一
研究方向: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 職業:博士生導師
成 就: 成功指導大灣、毛壩雙廟、清溪、河壩等一批氣田的新發現,并不斷擴大油氣勘探成果。
研究方向:醫藥衛生學部 職業: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,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
成 就: 獲國家科技進步一、二等獎,國家發明三、四等獎各1項;
研究方向:醫藥衛生學部 職業:北京大學男科病防治中心主任、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名譽院長
成 就: 《腎移植》
研究方向:醫藥衛生學部 職業:血液病學家
成 就: 骨髓移植的亞洲第一人; 建立中國臍帶血造血干細胞庫;
研究方向:工程管理學部 職業: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、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、中華預防醫學會會長、中國老年保健醫學研究會會長
成 就: 他曾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1項(2005年),中華預防醫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1項(2009年)、二等獎1項(2008年)。2007年,因其在中國艾滋病和結核病控制領域做出的突出貢獻,獲得了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頒發的“應對艾滋病杰出領導和持續貢獻”獎以及世界衛生組織頒發的結核病控制“高川”獎。
研究方向:從事高氧/低氧與肺循環關系 職業:醫生,中國工程院院士,教授、博士生導師
成 就: 中國工程院院士, 2004年4月8日,又被授予國內衛生系統的最高榮譽稱號——白求恩獎章 中華醫學會會長,獲評“十佳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”[2]
研究方向:數學物理學部 職業:物理學家
成 就: 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(1986年)
研究方向:數學物理學部 職業:研究員,教授,博士生導師,中科院院士
成 就: 第八屆全國政協委會、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、為教科文衛委員會委員,中-德議會友好小組成員?,F任北京大學天文系主任。
研究方向:數學物理學部 職業:物理學家
成 就: 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
研究方向:數學物理學部 職業:大學教授
成 就: 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,1991年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,1993年獲國家技術進步二等獎,2000年獲得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
研究方向:數學物理學部 職業:數學家、拓撲學家
成 就: 北京大學銀質獎章; 國家自然科學獎三等獎; 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; 陳省身數學獎; 何梁何利基金科學技術進步獎; 第六屆華羅庚數學獎; 中華全國總工會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; 第二屆“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”;
研究方向:數學物理學部 職業:科學 教育
成 就: 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
研究方向:生物網絡動力學研究 職業:北京大學物理學院長江學者特聘教授,北京大學理論生 物學中心副主任,北京大學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理論生物學中心副主任,凝聚態所所長,北京大學-加州大學定量生物醫學聯合研究中心副主任。
成 就: 201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學部院士。
研究方向:數學物理學部 職業:物理學家
成 就: 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(院士)[1] ,2000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[1]
研究方向:數學物理學部 職業:數學家
成 就: Kaehler-Einstein度量的存在性 田剛 田剛 Kaehler流形上Kaehler度量恰是其Ricci曲率的常數倍,則稱為Kaehler-Einstein度量。Kaehler-Einstein度量存在性的基本問題是要確定Kaehler流形上存在這一度量的充分必要條件。一個明顯的必要條件是第一陳示性類是正定、負定、或者為零,而在第一陳示性類正定時,更需要全純向量場的李代數是約化的。Calabi猜測這個必要條件也是充分條件。
研究方向:數學物理學部 職業:數學家
成 就: 中國數學會理事長,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教授,長江學者特聘教授
研究方向:數學物理學部 職業:數學家
成 就: 2011年獲得華羅庚數學獎。主要研究方向為微分動力系統
研究方向:數學物理學部 職業:北大物理系教授,凝聚態物理博士生導師
成 就: 發現了 Nd-Fe-N系和 Pr-Fe-N系新型永磁材料并首先確定了多種不同類型稀土氮化物的晶體結構,闡明了在稀土-鐵金屬間化合物中的間隙原子效應。
研究方向:數學物理學部 職業: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(院士)
成 就: 1987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
研究方向:數學物理學部 職業:中國科學院院士
成 就: 兩次獲中科院自然科學二等獎
研究方向:化學部 職業:大學教授
成 就: 中國科學院院士,中國化學會常務理事,長江學者,2006年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,2004年獲第八屆中國青年科技獎
研究方向:化學部 職業:無機化學家
成 就: 此外,黃春輝還參加了多種稀土萃取分離工藝的研究,作為主要參與者之一與其他同事一起獲得過1978年全國科技大會成果獎,1988年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(串級萃取理論及其在工業上的應用,第四作者),1989年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(第四作者)。
研究方向:化學部 職業:大學教授
成 就: 中國科學院化學部院士,1986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,中國核化學與放射化學學會理事長,國際化學聯合會核技術委員會主席
研究方向:主要從事納米化學與納米結構器件研究 職業:物理化學家。北京大學教授
成 就: 曾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、高等學??茖W技術獎自然科學一等獎和中國化學會-阿克蘇諾貝爾化學獎等獎勵。
研究方向:化學部 職業:化學教育家
成 就: 60年代,王夔教授從事國家12年科研規劃中的一個課題“分析化學中的金屬離子水解聚集和沉淀的掩蔽”的研究。他建立了實驗方法和評估掩蔽效率的指標,獲得了多種金屬離子的絡合掩蔽順序,還發現了亞化學計量掩蔽現象。這些研究引起了中國外學者的注意。D.D.Perrin撰寫的《化學反應的掩蔽和解蔽》中全部介紹了該項研究成果?;趤喕瘜W計量掩蔽原理,設計并合成了亞化學計量檸檬酸鋁以預防矽肺,曾經在勞動保護中使用。他在這個時期開始了與掩蔽有關的金屬絡合物研究。主要研究混合配體絡合物穩定性。
研究方向:化學部 職業:大學教授
成 就: 中國科學院化學學部院士,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,何梁、何利科技進步獎,中國藥學會副理事長,《中國藥物化學》雜志主編,英國皇家化學會亞洲藥化學會主席
研究方向:化學部 職業:化學家、教育家
成 就: IUPAC副主席職務,中國化學家首次擔任該組織的領導職務。,中國科學院院士
研究方向: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 職業:科學家、教授
成 就: “鈣火花學”
研究方向: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 職業:北京大學生態學系主任、教授、長江學者,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所長
成 就: 方精云在國內外發表論文230余篇,其中國際重要刊物的論文90余篇,包括"Science"論文3篇,“Nature”2篇,“美國科學院院刊”(PNAS) 3篇。曾獲首屆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(1994年)、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(1995),入選國家勞動人事部百千萬人才工程(1995), "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"(2001),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(2003)、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(2004),教育部“長江學者成就獎”(2006),“何梁何利科學技術進步獎”(2007)及國家科技部野外先進工作者稱號(2009)
研究方向: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 職業:神經生理學家
成 就: 部 韓濟生 韓濟生 委以上獎20余項,包括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、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,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,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等。連續12年獲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(NIH)科研基金資助。
研究方向: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 職業:北京大學教授
成 就: 中國科學院院士,森林群落學家,林型學家,1999年獲國家環境科技進步一等獎
研究方向: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 職業:天津醫科大學校長,長江學者
成 就: 遺傳機制的研究
研究方向: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 職業:大學教授
成 就: 北京大學校長,中科院副院長,中國科學院院士,中國細胞生物學會理事長,中國植物生理學會理事長
研究方向: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 職業:細胞生物學家
成 就: 中國科學院生命科學,醫學學部院士,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三次
研究方向: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 職業:中國科學院院士,植物生理學及藻類學家
成 就: 曾先后獲得美國李氏獎金、青年科學家安泰獎、杰出青年基金獎、優秀青年教師獎等獎項。
研究方向: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 職業: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
成 就: 植物生理學,院士
研究方向:地學部 職業:研究員 學者
成 就: 地震學研究中做出了突出貢獻
研究方向:地學部 職業:地震學家
成 就: 節理構造定性分析創立者,漸進式地震預報模式創立者,全球三大構造系統創立者
研究方向:遙感技術及應用 職業:中科院院士,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,研究員;博士生導師
成 就: 倡導和開展了高光譜遙感應用研究,我國遙感技術應用最早開拓者之一
研究方向:地學部 職業: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
成 就: 至2009年9月,涂傳詒(含合作)發表論文100余篇,SCI 收錄66篇,包括以第一作者以北京大學為第一隸屬單位在“科學”(Science)上發表的研究論文(Research Article)。有66篇共被SCI引用2325次。第一作者文章共被引用1571次,其中單篇最高SCI引用296次。研究論文的SCI引用H因子為27。引用數據取自ISI-Web of knowledge(SCI-EXPANDED 1900-,September 28,2009)。
研究方向:礦物學的新領域-結構光性礦物學 職業: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
成 就: 提出了幾十條定量和定性的規律;結合礦物材料科學,在中國首先開展玄武巖巖漿在不平衡條件下結晶作用的研究,發現假高壓效應;解決了長石、輝石、石榴石等主要造巖礦物的X射線鑒定難題,撰寫專著,推動了巖石學研究;開展統計晶體化學研究,發現分子體積的可加和性和地球圈層氧平均體積守恒律;研究顆粒隨機堆積的體積效應,發現一系列新規律。
研究方向:比較形態學、古地理學、古生態學及生物進化論 職業:古脊椎動物學家
成 就: 為探討東亞真骨魚類的起源,、演化和動物地理學,提供了化石證據
研究方向:地震地質和新生代構造地質 職業:中山大學地球科學與地質工程學院教授
成 就: 曾任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所長?,F任地震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,中國地震局研究員,973項目“活動地塊邊界帶動力過程與強震預測”的首席科學家。2013年12月增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
研究方向:大氣物理學、大氣遙感 職業:教授、博士生導師,大氣科學家
成 就: 獲“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”稱號
研究方向:航天運載器總體及控制系統 職業:制導與控制專家
成 就: 作為中國航天運載器總體及控制系統領域的學術帶頭人,他將理論知識和實踐工作相結合,為中國國防現代化建設解決了一系列技術難題,先后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等多項殊榮,是國防科技工業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。
研究方向:人工微結構和介觀物理 職業:北京大學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
成 就: 中國科學院院士;北京大學現代光學所所長;北京大學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
研究方向:從事系統穩定性與控制理論方面的研究 職業:大學教授
成 就: 代表作《系統與控制理論中的線性代數》、《穩定性理論》
研究方向:長期從事信號處理理論和聲納設計、研制工作 職業:水聲信號處理和聲納設計專家
成 就: 論文《自適應噪聲抵消濾波器抵消能力的研究》
研究方向:從事軟件工程和系統軟件領域的研究 職業: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
成 就: 中國科學院院士,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,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
研究方向:從事半導體材料物理研究 職業: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
成 就: 獲得2005年北京市科技進步一等獎,2007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
研究方向:信息技術科學部 職業:科學家
成 就: 王陽元有20項重大科技成果。1978年獲全國科學大會獎,1991年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,2003年獲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,2007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,等19項國家級和部委級獎勵。
研究方向:信息技術科學部 職業:教授 計算機軟件專家
成 就: 1978年獲全國科學大會獎,98年、07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
研究方向:技術科學部 職業:材料科學家
成 就: 五次對稱性及準晶相的發現與研究
研究方向:哺乳動物視覺系的發育、可塑性及再生研究 職業:教授、院士
成 就: 1995年獲中國國家自然科學獎 1999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2006獲中國脊髓損傷康復成就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