研究方向:電化學能源科學與技術 職業:教授、博導、學者
成 就: 其中表面活性劑吸附規律、電化學催化等工作于1987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。 所著“電極過程動力學導論”是我國電化學界普遍使用的教材和參考書。
研究方向:天然高分子與高分子物理,天然高分子改性材料,天然多糖溶液性質及生物活性。 職業:教授、博士生導師,全國政協委員
成 就: 2011年度國際纖維素和再生資源材料領域最高獎——美國化學會安塞姆·佩恩獎(Anselme Payen獎)
研究方向:有機硅化學的研究 職業:教授、高分子化學家
成 就: 多項成果國家教委科技進步獎一等獎
研究方向: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 職業:教授、博士生導師
成 就: 2005年獲“上海市十大科技創新英才”稱號,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;2006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。2010年獲“全國先進工作者”榮譽稱號,受到胡錦濤總書記的熱情接見,并在上海勞動模范先進事跡報告會上作題為 《胸懷祖國作貢獻,獻身科學攀高峰》 的事跡報告。
研究方向:免疫相關的細胞信號轉導研究 職業:武漢大學副校長
成 就: 中國科學院院士(2011) 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(2012) 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(2013) 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(第一完成人,2010) 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-CST杰出成就獎(首屆, 2009) 談家禎生命科學創新獎(2009) 中國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(第一完成人, 2005) 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入選者(2013) 教育部長江學者計劃特聘教授(1999) 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(1999) 中國僑界貢獻獎(2012) 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(2007) 第四屆湖北省優秀科技工作者 (2008) 武漢市優秀留學回國人員(2011) 武漢大學研究生教育杰出貢獻獎(2012) 武漢大學合校10周年十大風云人物(2010) 武漢大學10大“我心目中的好導師”(2010) 武漢大學“十大師德標兵”(2007) 美國白細胞生物學學會Dolph Adams獎(2004) 美國猶太醫學及研究中心首屆“杰出青年教授獎”(2001) 美國Harmon基金會Harmon關節炎研究獎(2001) 美國Ellison醫學基金會新學者獎(2000)
研究方向: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 職業: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
成 就: 植物生理學,院士
研究方向:地理信息理論和幾何遙感基礎研究 職業:教授,博士生導師,院長
成 就: 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、省部級一等獎5項、國際攝影測量與遙感學會(ISPRS)Dolezal成就獎1項
研究方向:地衣學 職業:教授,博士生導師
成 就: 199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1996國家海洋局科學技術特等獎 1997國家海洋局科學技術二等獎
研究方向:測量誤差理論與處理方法研究 職業:攝影測量與遙感學家
成 就: 1988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,1991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,1994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,1999當選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,5位博士生榮獲全國百篇優博,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,國際攝影測量與遙感學會主席,武漢測繪科技大學校長
研究方向:水射流技術及其在煤礦安全工程中的應用研究 職業:武漢大學校長、中國工程院院士
成 就: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
研究方向:土木、水利與建筑工程學部 職業:教授、黨委常委、副校長
成 就: 現任武漢大學黨委常委、副校長。
研究方向:衛星大地測量 職業:校長,院士,科學家
成 就: 1999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,任武漢大學校長,2000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
研究方向:土木、水利與建筑工程學部 職業:攝影測量與遙感專家,教授、博士生導師,中國礦業大學兼職教授
成 就: 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
研究方向:土木、水利與建筑工程學部 職業:教授、博士生導師、院士
成 就: 農田水灌溉工程專家 橡膠灌溉研究的開創者 推動中國灌溉試驗事業的發展
研究方向:物理大地測量理論和方法的研究 職業:教授
成 就: “地球重力場精細結構及我國大地水準面精化的研究”于1997年獲國家測繪局測繪科技 進步一等獎 “地球形狀及外部重力場”于1998年獲國家測繪局測繪科技進步二等獎 “大地測量學科發展戰略”于1995年獲國家測繪局測繪科技進步二等獎 “地球重力場模型研究”于1992年獲國家測繪局測繪科技進步二等獎 他的名字被收入英國劍橋國際傳記中心編輯出版的《澳大利亞及遠東名人錄》。 湖北省師德標兵 湖北省“五一勞動獎章 湖北省高校優秀共產黨員
研究方向:雜交水稻基礎研究、應用研究、產業化以及人才培養 職業:教授,博士生導師
成 就: 植物遺傳育種專家 “水稻候鳥” “農田院士”
研究方向:建筑教學、創作和研究工作 職業:教授、博士生導師、院士
成 就: 1997年11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
研究方向:農業學部 職業:甘藍遺傳育種
成 就: 獲國家級或省部級科技獎勵 11 次 1995 年 10 月獲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; 1999 年獲人事部杰出人才一等功獎勵 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
排名 專業 就業指數